第(1/3)页 虽然要将皇城司转变为真正得心应手的锦衣卫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去了这一趟皇城司,以朱元璋敏锐的洞察力,他相信顾千帆和张守仁这两人不会让他失望。 因为他从这两人的眼中看到了久违的东西,就是锦衣卫所独有的那种狼一般的阴狠。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 面对即将到来的金兵围城,锦衣卫能给朱元璋带来更加精准的情报。 无论内部还是外部。 这便能让他掌握到一手情报,而不会被朝堂上那些衮衮主公蒙蔽了视听。 “官家,您忙了一上午,该用午膳了!” 从皇城司的衙门出来,已经是中午,王怀吉在一旁小心提醒道。 “让御膳房将午膳直接送来垂拱殿就行。” 然而,朱元璋就像一只孜孜不倦的雄狮,浑身上下充满了无穷的战斗力。 还有一个月就要成为亡国之君,他这是跟时间赛跑。 他甚至觉得吃饭都是在浪费时间! 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朱元璋得凭借自己对历史走向的洞悉以及他强大的个人能力,集中一切力量,先打赢这一仗! 这一仗,比起上一世他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更加艰难。 因此,朱元璋哪里敢停歇。 上一世,他帐下的战将如云,徐达、常遇春、汤和、邓玉、耿炳文、傅友德、沐英...哪一个不是独挡一面的将帅。 就连侄儿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便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 随便拎出一个人来,就足以让朱元璋轻松不少。 然而大宋崇文抑武,男儿以东华门唱名为荣,武将地位低下。 即便有能征善战之士,也得受那些根本不懂行军作战的文人来指手画脚。 眼下,他不仅需要主战的人,更需要懂军事之人来帮他带兵打仗,冲锋陷阵。 虽然朱元璋上一世在濠州城身先士卒,但现在赵桓这个小身板,想亲自上阵杀敌,还是不现实的。 如狼似虎的金兵,可不是郭京这样的妖人能比。 所有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朱元璋脑子飞快闪过。 李纲、宗泽、种师道、折可求、姚古... 岳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因为有李纲主持大局,才获得了胜利。 然而,他却遭受耿南仲排挤,因所谓“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被贬官南迁。 宗泽,此时正在磁州与金兵交战,牵制了不少金兵,调他来京城反而不妥。 种师道、种师中两兄弟一病死一战死,种家军后继无人。 姚古已死,养子姚平仲劫营失败逃走,不知所踪。 折家军派来了折彦质参加第一次东京保卫战,随后参与了太原解围战,任河北河东宣抚副使,也在与金兵对峙。 折彦质和宗泽一样,属于战线外围,暂时不能调回。 至于后来的中兴四将,此时也不知还在何人部下,何人军中,暂未崭露头角。 远水解不了近渴,金兵很快到来,只能就地取材。 随即,四壁守卫使刘韐以及南道都总管张夜叔进入了朱元璋的视野。 八月金兵南下,何栗便置胡直孺、王襄、赵野、张叔夜为四道总管勤王。 到了十一月,也就是张叔夜这个南道都总管带领三万人进入了东京城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