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劝降-《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


    第(2/3)页

    林邑国主一阵沉默,他也不知该如何答复,毕竟真要说的话,他心中是后悔莫及。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错误的选择,林邑国也不至于落得现在这般境地。

    但是,他在讲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这一切已经木已成舟,大夏已经完全取得优势,他又如何能够反抗?

    念及此处,林邑国主的语气,似乎强硬了许多,他冷声说道:

    “成王败寇,何须多言!”

    想不到林邑国主这么硬气,李世民不禁有些可笑,但是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不管此刻的林邑国主再怎么张狂,他的结局都无法改变了。

    李世民不会擅自处置他,但是就算将他送回长安城,林邑国主最好的结局,也是沦为囚犯。

    从一国之主变成囚徒,这反差可不小。

    当然了,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的林邑国主,年纪已经不小了。

    正因为他越发年长,才会按耐不住,急功近利选择对九真郡用兵,结果触怒了大夏,为林邑国招来灭国之祸。

    也不知,等着林邑国主送到长安城后,还能活多久,又或者他会死在这路上。

    但这些,都不是李世民需要担心的,他继续看着这林邑国主,缓缓说道:

    “本将也无需你在此多言。接下来本将会将尔等林邑国的王公大臣,尽数送往长安城,交由陛下处置。

    想当初,大隋国力何其强盛,威震四方,无人敢犯。

    你这老东西应当也有所耳闻,就连这大隋,都挡不住我大夏,也不知你是哪里来的胆子,竟敢与我大下为敌?

    除此之外,本将如今拿下了占城,但是林邑国还有不少兵马在外,他们未必会善罢甘休,或许会和我大夏殊死一搏。

    但以我大夏战力又有何惧,若是你不想让他们死得太惨,可以派人前往劝降,如若不然,到了战场之上,生死由命,本将可不会手下留情。”

    李世民自然不惧一战,但是如果能够不动兵戈,就彻底平定林邑国,那总归是一件好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当然了,李世民也懒得强求。如果林邑国主不愿派人劝降,那就与之一战,他相信大夏将士的实力,无惧任何挑战。

    听到李世民平静的话语,林邑国主一阵沉默,但是他终究还是做出了决定,因为现在的林邑国,已经没有半点胜算了。

    就算吴安国等人拼死而战,也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是徒增伤亡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他该如何选择,似乎最明智的决定,就是让吴安国等人一起归顺大夏。

    现在大夏的实力已经展露无遗,而他身为林邑国主,都已经沦为俘虏,其他人又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呢?

    所以,林邑国主思索片刻,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本国主可以派人招降吴安国等人,但是本国主还有个要求。

    大夏乃是礼仪之邦,中原大国。如今我林邑国既然已经臣服,还请将军手下留情,不要在我林邑国境内大开杀戒。”

    听到这番话,李世民只觉得可笑至极。

    林邑国一方杀尽九真郡的时候,可没有手下留情,他们为了开疆扩土,对大夏用兵,攻城掠地,残杀百姓。

    所以在无功城外,李世民并没有留情,他让李元霸出手,带领大军杀得敌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至于此刻,李世民当然不会像林邑国这般大开杀戒,因为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他统领大夏将士来到此处,如今拿下占城,距离完成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残杀寻常百姓,对他横扫林邑国,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他没有给出答复,反而是平静说道:

    “你现在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林邑国主哑口无言。

    就这样,林邑国主写了一封亲笔信,令人给吴安国等人送去。

    现如今,战斗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如果说在敌军拿下占城之前,他们还有反抗的可能,那现在,他们只能束手就擒,臣服于大夏。

    李世民也希望,这场战斗能够尽早结束,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将这捷报传回大夏了。

    虽然说,林邑国是一个小国,但是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质疑樊虎的决定。

    他们觉得,樊虎将领兵重任交给李世民,未免有些托大。而此刻,李世民证明了自己,并没有辜负樊虎的期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