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威尼斯-《影帝的懒散人生》
            
            
            
                
    第(2/3)页
    而乔治克鲁尼来捧场,很大的原因也是他所执导的《总统杀局》被选为了开幕式影片。
    他近几次参加电影节,几乎都顶着自编自导自演的头衔。在好莱坞已经名利双收,表演有佳作,制片有眼光,似乎就剩下捧个“最佳导演”来完美其电影生涯。但克鲁尼大帅逼的魅力和他的导演功力实在不成正比,看着那些豪华演员阵容制作班底,真是一次次期待然后一次次失望。
    而现场的华人明星也不少,有担任地平线单元评委的贾科长和他新婚媳妇赵滔,《桃姐》等华语竞赛片剧组,当然还有来卖片加吹牛的《白蛇传说》。
    《桃姐》讲的是一个保姆和少爷的故事,据说是取材于取材自香江电影监制李恩霖与家中女佣情同子母的真实故事。
    这个剧组的人跟万年都挺熟,男主角华仔,女配角秦海陆,导演还是跟万倩合作过的许安华。
    红毯上,万年倒是没好意思去闲聊,只是约好了在之后的晚宴上见一面,聊聊天。
    今年的威尼斯红毯完全没有异国他乡的氛围,走了半程,几乎全是华语电影人,感觉特别亲切。
    国外的电影节,跟国内的几个奖相比,大概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和公司年会的区别。
    一个是纯粹看乐呵,大家伙热热闹闹看完电影,高高兴兴的喷一喷,闹一闹,最后把奖一发,也就散场了。
    而国内的颁奖礼,尤其是金鸡百花华表这几个奖,就跟公司年会一样,领导们觉得特放松,气氛特好,可是参会的底下人就觉得特不是滋味,跟耍猴似的。
    《升级》和《倭寇的踪迹》的首映在7号,场次还算凑合,毕竟公司上次过来抱走一个影后奖杯,此次还有欧陆地头蛇mk2辅助,在本地也算是小有牌面。
    在电影首映之前,必然要进行的就是采访和宣传环节。
    在mk2的协商和辅助之下,公司顺利约了不少媒体,准备给徐昊峰以及万年来个专访,也算是在本地宣传一波。
    没想到,第一家来采访的居然是个法国媒体,问了不少东西,什么精神内核啊、拍摄经过啊,对于这一套东西很是熟练。
    这让徐昊峰有点受宠若惊,跟贾科长虽然是同年,但他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类型。
    贾科长当年靠着《小武》扬名欧洲的时候,徐昊峰还处在迷茫期。面对贾科长和王晓帅这拨人,他心里崇拜得不行,不仅因为他们是全校女生的偶像,还因为他们拍的东西具有反抗电影制片厂制度和传统电影模式的色彩。
    隔了十多年,他才拿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结果上来就能入围国际电影节,自然感觉内心激动。
    虽然不是主竞赛单元,但是也算不错了。第一次嘛,有这个表现就算烧高香了。
    其实吧,《倭寇的踪迹》能入围威尼斯电影节,除了一些相熟电影公司的推荐之外,最大的原因还是马可穆勒这个老爷子。
    他热爱汉文化,看到华语片动不动就泪流满面;他疯狂地迷恋李铵、姜闻、贾科长等人的作品。华语片近年在各大国际影展几乎颗粒无收的形势下,仍能在威尼斯电影节受宠,跟他的厚爱不无关系。
    在他看来,《倭寇的踪迹》这部电影就突出的对武侠和功夫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以现实主义纪录下功夫的形式,并且展现过招的策略性和技术性,实际上就代表了华语电影的创新和蒸蒸日上。
    当然,你不能指望一个脑残粉能说出什么坏话来。在他看来,《白蛇传说》还是国内电影的翘楚呢,这你上哪儿说理去?
    至于万年,那个记者见了他,倒是很诡异的嚎了两声,“汪汪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