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宣传-《影帝的懒散人生》
            
            
            
                
    第(1/3)页
    “哦,因为你死了,所以他就复仇是吧?”
    刘思思面色不变,心里头却吐槽道,你丫才死了呢!
    “剧情里是这样的,剩下的我就不能说了。”
    问完刘思思,鲁豫又转向郭凡,“这部电影在拍摄中听说使用了数字摄影机,为什么要放弃胶片呢?”
    “我的第一选择永远是胶片。这次选择数字摄影的原因是,在外面已经几乎没有胶片了,也很难找到工作室去冲洗胶片。”
    万年也说,“对,现在纯粹的胶片电影几乎绝迹了。我们公司今年投资的电影《柳如是》是近年来少见的使用了全胶片拍摄的电影。除了成本之外,胶片电影的洗印成本和拷贝成本都太高,对于现代电影来说太麻烦。”
    “数字电影是不是更适合拍摄科幻电影?”鲁豫好奇道。
    “有这方面原因,”郭凡道,“数字电影更适合后期制作,胶片的话,光是在后期去掉动作戏的威亚就很费时间,更别说要制作特效。”
    “如今数字摄影机的拍摄质量不比胶片差,我们使用的是alexa,可以模拟电影胶片的效果进行拍摄。”
    鲁豫又问,“这是郭凡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在拍摄期间有什么感觉?”
    “最开始是怀疑,为什么要找我一个新丁来导演?每天睡觉前,都在怀疑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之前剪辑时候还在怀疑,现在好一些了。”
    郭凡笑道,“拍摄期间没感觉,在剧组的感觉很好。但是一旦独处,心里头的怀疑就会涌出来,演员的安慰和员工的激情都没什么作用。”
    “是吗?我看你在剧组的时候挺自信啊。”万年装作惊讶的样子。
    “没,心里头一直特别怂,担心搞砸电影。”
    “电影在威尼斯展映的时候,观众的反响很好,这让你们放心了吗?”
    万年摇摇头,“那毕竟国外的观众,我们的电影还是面向国内市场的,没有上映,就没有最终结果。”
    “现在看到的反馈,大部分来自专业或者半专业的观众,他们知道这点电影的难点在哪儿,但普通观众可能直接对比好莱坞。万一对比《阿凡达》,那我就傻眼了。观众不会拿双重标准来对你,因为你是国产就宽容,不一定这样。”
    “你希望观众给你优待和宽容吗?还是说希望他们能公正对比你的电影和好莱坞电影?”鲁豫问。
    “我太希望优待了!但咱们希望和人家实际做是两码事,而且你既然要干这件事情,就要直面好莱坞的东西,这个没办法,躲不开,只能比,没有别的办法但我们确实有差距,人家干了五十多年,我们这才是第一次。”
    “都有什么差距?”
    “我打一比方,我们还在这吭哧吭哧修自行车,人家开着车,绝尘而去,把我们甩在后面。我们在工业化上缺的东西太多了。之前一提到工业化,就觉得是硬东西,是大机器,但想要用大机器批量化生产,你需要前提条件,得先理解工业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要标准化,要可量化,之后才能被分配,被分配才能分工,分了工才能够提高效率,这是工业化的底层逻辑。”郭凡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