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新气象-《影帝的懒散人生》


    第(2/3)页

    很快到了月底,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合肥举行。

    金鸡百花合并了几次之后又分开,导致这个届数算起来很是麻烦。若是按照合并之后的金鸡百花来算,是第20届。若是按照金鸡奖的历史来算,是第28届。

    其结果嘛,不出所料,还是一样的冷门,被记者们笑称“金冰箱奖”。

    或许是觉得,只要没双黄蛋,金鸡奖的含金量就能再度起来。

    但是,获奖者又比较难以抉择。

    于是乎,主办方就效仿了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生生给这次的金鸡奖加出几个多余的奖项,用来奖励有机会得奖,但又限于主旋律等原因没能获奖的演员及作品。

    《钢的琴》便是这次金鸡百花奖的受害者之一。

    苦逼的王千原,错过了东京电影节,失去了华表奖,这次满心都是期待,希望自己能刷下一个金鸡影帝。

    可是呢,人家偏偏就不给你。

    就今年的影帝候选人来说,《钢的琴》中王千原的表演为业界所称道,是本次金鸡奖大热门;郭天王在《最爱》中的表演跟以前他的偶像形象大相径庭;朱绪在《我们天上见》中的表演数度令人落泪,还是这位老先生的封镜之作。但偏偏这个奖给了《秋喜》的主演孙纯,说服力相当勉强。

    孙纯就是《新警察故事》里,阿祖的爸爸。

    而导演处女作奖的结果更是奇怪,蒋文丽的《我们天上见》口碑极好,曾经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有所斩获。谁知最后却是没怎么放映过的《盲人电影院》获奖。前晚还莫名其妙地多出了一个评委会特别影人奖,颁给了《我们天上见》的主演朱绪;《钢的琴》则得到了一个安慰性质的评委会特别影片奖——金鸡奖的评选标准难道是“分猪肉”?

    曾几何时,号称中国电影专家奖的金鸡奖跟大众的距离还是很近的,回顾一下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像《巴山夜雨》、《芙蓉镇》、《红高粱》、《老井》等等,无不是当时观众的追捧之作,那个时代,是金鸡奖真正可以称之为“中国奥斯卡”的时代。

    相比于《大地震》和《钢的琴》等几部口碑丰收的作品,本次的金鸡奖上,斜刺里杀出的《飞天》、《秋喜》、《额吉》、《惊沙》等片却于无声处响惊雷,夺得最佳电影、影帝影后等重头奖项,一众大家都还知道的电影纷纷成了陪跑选手。

    也无怪不少记者感叹:“我太不专业了,五部电影,一部都没看过。”

    并非媒体不做“功课”,而是获奖的大部分作品只有小规模上映或还未上映,都属于“幽灵电影”。

    这也算是国内市场上的特色产品,所谓幽灵电影,指的就是那些在影院一日游甚至一场游的电影,没有票房纪录,没有媒体关注,似乎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金鸡奖上获奖。

    专业,太专业!

    李铵顶多是看不懂《处-女泉》,咱们倒好,谁都没看过的电影反倒是拿奖大户,人民喜闻乐见,评论界大加赞赏的电影只能陪跑。

    “专业”等于“小范围”?“艺术”等于“不商业”?“养在深闺”的金鸡奖“意外”制造了这些对立。

    奖项与作品是互相促进的关系,金鸡奖的“专家”选择若是离观众越来越远,恐怕获奖作品仍旧得不到观众的垂青。

    都说奥斯卡有点石成金之功效,获奖影片往往能再度掀起上映热潮,这背后是评审口味与市场反馈长期调和的结果,而过度“专业”的金鸡奖恐怕只能与获奖作品一起,很快就被观众和市场淡忘。

    什么叫娱乐性十足的活动?就是阿毛在台上唱《菊花台》,一群白发苍苍的“表演艺术家”在台下开心地跟着节奏鼓掌。

    活脱脱的老干部活动中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