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血雨-《影帝的懒散人生》


    第(1/3)页

    在接受剧本的时候,谢飞见过万年一面,不管是之后还是之前,他都没怎么深入了解过万年。

    《狩猎》是一部对演员很苛刻的电影,万年虽然是好演员,但谢飞还是很担心对方的状态。

    这种演员当家作主的模式,实际上为许多导演所不喜。

    选角为啥要导演亲自来?

    除了部分人的龌龊心理之外,大部分导演还是需要根据剧本对角色的描述,以及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来选择演员。

    姜闻为啥要选夏宇?

    他的演技就那么出众?当时国内就没有比他适合的?

    不一定。

    姜闻在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前,就把剧本里的马小军当成是自己来写,他小名叫姜小军。

    编写剧本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把自己的形象、性格、思维嵌套进去。

    所以选角的时候,有个要求就是,演员得长得像他!

    夏宇小时候像姜闻,老了呢,像刘星,也是很神奇。

    这是不是说明,张一山老了也是姜闻呢?

    毕竟都是有名的皮猴子···

    谢飞也是这个想法,若是按他的理解,主角的年纪应该更大一点,如此才能形成反差,才能更沉稳。

    万年,毕竟还年轻,谢飞也比较担心,现在的年轻人能不能沉下心去打磨角色,去体验生活。

    所以在接受剧本的时候,老爷子才要求万年去体验生活,把自己塑造成剧本里那个样子。

    结果这几日再见,心里头立刻就放下心了。

    除了本身的状态之外,跟村民的关系也跟剧本里一模一样,和谐,亲近。

    拍摄最要不得的就是状态不对,除了演员自身的情况之外,与他人的互动也算是其中的一种。

    如此看来,万年还真就算是这部戏的绝佳选择。

    而万年这边也有惊喜。

    话说,经过几日的拍摄,万年对于谢飞老爷子的风格也有了认识。

    话说,不同的导演,或朴实,或风骚,在拍摄中都有自己的习惯,自己的花活。

    比如贾科长,喜欢用中远景的长镜头,再配上嘈杂且混乱真实的画外音与环境音,他的电影都有种旁观者的冷漠,像是人群中一双隐秘的眼睛在看着那些人的悲欢离合。

    又比如托尼·凯耶,《超脱》、《美国x档案》的导演,几乎完全舍弃中远景,镜头拉近到极致,画面里只有半身和演员的脸。

    更别说配乐,这哥们的电影里除了说话声基本啥都没有,这才叫大闷片···

    谢飞老爷子就更加不同,虽然同样是追求一个返璞归真,但他跟欧洲那群倡导dogma95的导演完全不同,在客观的同时,他又能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进而用创新的想法来借助环境表达感情,从而让人物情感更加的丰满。

    就比如今天要拍摄的这场戏。

    今日天气阴沉,厚厚的云层遮住太阳,看哪里都是灰蒙蒙的一片。

    空气闷热,潮湿,一看就是要下大雨的征兆。

    于是乎,谢飞就把拍摄顺序调整了一下,将主角埋葬宠物的情节放到了今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