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寄生虫-《影帝的懒散人生》


    第(2/3)页

    董子健饰演青少年,但又有那么精彩和不太一样的表演;邓朝和郭富城很成熟,他们塑造的是比较独特形象或者戏剧力很强的角色,可以看到他们的功力。

    冯晓刚的角色比较独特,他演一个接近自己又不太属于自己的角色,他又是角色年纪最大的,角色更复杂,他要面向更多不同生活圈、不同时代和角色的亲人和朋友,在演技上的诠释拿捏到位。

    万年的角色设定并不出奇,对于角色的表现却是提名者中最为出色的,戏剧张力跟感染力十足。评委分三大块的沟通再筛选,投票三轮,直到红毯开始之前才决定最终的奖项人选。

    八卦媒体当然不信,出门就开始编报道:“候选人缺席得大奖,金马奖献媚内地电影为哪般?”

    相比于媒体的与不惊人死不休,网友们就很乐呵,纷纷在两人的微博底下刷起了大师兄的表情包:虽然我没到场,但我没有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乐色!

    ······

    京城,青年影视。

    “听话,让我看看!”

    “看什么啊?啥都没有···”

    “胡说八道,老徐说他看见一个特好的本子。”

    “好不好的,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哎呦,老徐有新本子,小文也有新本子,博子那破电影也拍的正热闹,我都闲了两年,都快没劲死了。”

    宁皓叼着根烟,坐立不安的在会议室里头晃荡,“我就看看,绝对不说什么。”

    “行吧。”

    万年拿出平板,找到一个文件,“嗟,来看!”

    宁皓嘴角抽抽两下,心道冷静,冷静,千万不能被这货气得走到犯罪的道路上。

    “寄生虫?这什么破名?”

    剧本拿到手,宁皓原形毕露,坐下就开始骂骂咧咧。

    “不看给我!”

    “急什么,让我品品。”

    《寄生虫》,作为一部亚洲电影,没有古装武侠的奇观,也没有丧尸围城的凶险,更没有民族性之类宏大的命题。能靠着这样的故事获得四座奥斯卡金人,其故事内涵相当丰富。

    表面上讲的是贫富差异,实际上说的则是资本时代穷途末路者的无力反击。

    这样的电影,不适合在国内拍,因为不存在。

    第一次看《寄生虫》的时候,万年的感觉是,故事太假了:为什么一家人只能等着工作上门?为什么一家人不去奋斗,反倒是靠着骗人生活?为什么驾驶技术高超的父亲,精通心理学的女儿,英文超好的儿子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地下室卑微的活着?

    后来才想通,因为那压根就不是国内能出现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