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物产与鬼子来了-《幻之盛唐》


    第(2/3)页

    苏我这个姓氏在日本历史上可不是无名之辈,比现在的执政藤原氏更古老,曾经长期执政大和时代,最早将佛教引进日本的苏我马子就是这一族的家主,在他掌权时期,为了推行佛教。不惜将日本本土神道教最大的一股势力,物部神道斩尽杀绝,为佛教铺路。后来到了苏我虾夷这一代,因为援助百济复国的大陆战略,举国之兵在白江口一战被唐朝占领军,打地烟消云散,举国震惊。由于害怕大唐的追究和质责,发起战争的苏我氏成为众矢之的,皇室另一位重臣中大皇兄,乘机发动政变夺权,拥立自己外甥女为新王,爆发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幸我王垂怜。让在下继姓了这一。。。。

    对方更加惊讶。似乎愈觉得我深不可测。头也不敢抬,很小心的回答到。

    “这位是礼部小丞。犬养三千代。。。。”

    他又指向同行中最年轻的一个使臣,对方刚刚站起来,闻言又很谦逊地低头过腰来。

    “犬养家,亦是鄙国最古老的宗门之。。。。”

    他已经说不下去了,因为我扑哧一声把茶水喷的老远,直接洒在他衣袍上。

    犬养,我顿时狠狠被雷到。这个姓氏果然很古老。犬养还不够,还养上三千代。果然和有个性和特色的名字啊,如果是后世那些仇日的小白的愤愤们知道了,怕又有浪费口水地好题材了。

    “请问大人,有什么不妥当么,”

    藤原清河惊讶道.

    “只是有些惊讶而已。。。日本名都这么长么”

    我将失态掩饰过去。

    “三千代地家名蒙鄙国王上地所赐,一向是家系的骄傲。。。。倒让上国大人见笑了。。。。”

    (这可不是杜撰,犬养三千代在历史上地平城京/奈良确有其人,还是皇室的近亲,犬养之名,和后来日本常见的忠胜、忠清、忠平一样,都是一种表彰褒奖性质的赐名,意为忠如家养之犬,狗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种褒义词,近代的军国主义日本的首相犬养毅,也不过是追崇古人而附其姓)

    “一点薄物,还请大将军笑纳。。。”

    他回回手,随从呼哧呼哧的,顿时抬上来三个看起来象阉酱菜地大坛子,黑黝黝粗糙而且不起眼,拿近来地时候,还有一种类似海水的咸腥味。我心中纳闷,这年头日本人已经穷到直接送人咸鱼酱菜当礼物么。

    直到他们卑笑着打开肮脏地包口。

    我才稍稍动容,礼物是整整满坛子的海珠,最小的也有小指大。虽然是白天,那种晶莹的光华一下照亮了厅内。

    “我国有一句话,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你有什么所求,就直接明说了把。。。

    是。。

    他愈加诚惶诚恐的点头谦笑着说

    “下使,希望能得到上国大人。。。。”

    原来谴唐使中也是派系林立,作为遣唐使之一,内部也存在贡使成员之争。

    因为这是一个收益巨大而肥美的职务,除了大唐朝廷丰厚的赏赐外,还享有免税通关等便利,每次出行,都有大量的商人重金贿纳请求随行,利用是通过使团人员的身份和便利,将中土的货物买卖回去都是厚利,那怕是一个水手或者仆役,就地倒卖几件物产回去那也一笔不小的横财,是以这样的名额,也是大有人争破头的。是以遣唐使的规模一直保持在动辄数千上万的规模。

    因此,

    不小看这些倭人的贡使的热情,事实上后世的明朝倭乱,就是两家日本贡使之争引发的。除却官方的行为,民间私下的活动就更频繁了,只是他们就没有官方那么风光和优待了。

    不过促进消费考虑,这些倭人使团来中土,可以说是疯狂的血拼来的,丝瓷茶纸书籍器物几乎什么都肯,付帐都是喜欢用原始的金沙和银块,甚至直接用高价将中土的铜钱大量置换回去。

    作为一个资源贫乏而相对封闭的海岛国家,而且通过大化该新从奴隶社会突然大步跃进到封建社会才不过百多年,因此基本作为一个文明构成的生产力还很有限,对一个试图全面效仿唐化的新生国家来说,基本什么都缺,从笔墨纸砚书画典籍,到流通的货币。都没法自己生产,据说每年长安城里流行的发型和服饰,隔一两年就会在日本平城京里流行开来,

    因此每次出访,也是这些倭人大抢购的嘉年华。不过倭国作为一个火山地震带地岛屿国家,却有相对丰富的金银珠贝产量,因此在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是一个重的白银输出地。

    此外,还有一种人就是长期的留学者,基本都是日本贵族家的子弟,来中土也是什么都学,礼仪官职文学律法。疯狂的学习和吸收中土的一切知识,回去后多可以担当朝廷职。

    前一次地谴唐使押使多治比县守。就从四门助教赵玄默习经史;准判官藤原贞敏从刘二郎学琵琶;医师菅原成入太医院。更早一些的吉备真备来更晚一些才会出现的最澄、空海等人回国后。都成为了日本各方面的栋梁。

    吉备真备一回国,就被火箭一般的啜升。直至担任过太政大臣负责唐化改革,作为流传下来的成就之一,他不但创立日文基础地始祖,也是日本阴阳神道地开创者,因为他以开元年间著名宗教科学家僧一行地大衍历为基础的阴阳道,作为朝廷正统地神事礼仪和历法标准。玄是日本孝谦王最宠信的大僧正,与吉备真备左右执政。空海和尚建立佛教圣地高野山。成为片假名之祖。

    再就是通常所见的非法移民偷渡客,当时日本国一直在尝试走全面唐化的道路。但因为历次封建改革的不彻底和后遗症,从皇室贵族到下民,从世俗权贵到僧人显,各阶级矛盾激烈而尖锐,相当部分人,因为仰慕大唐繁华,倾尽身家过来以后,就不打算回去了,这也是倭奴这个群体的由来。

    话说回来。为了使团主导权或者在其中占据相当的比例,各位不同背景,家族出身地使臣间相互勾心斗角,也很厉害,象这位藤原清河,代表地是藤原四宗之一的南家,和几个平城京大贵族,王室世袭御用大商人等临时联盟。

    本来这些事情主是鸿垆寺负责,礼部胁从,之所以找上我,这些鬼子不知道从那里地门路打听,我还领了一个礼部司藩司的头衔,跑这里来希望能另辟奚径。他们不说我都忘了自己还有这个挂职。

    虽然出使的人选是日本国内指定,但是作为宗主国,对人选的名单,也能产生影响的,比如将一些人列为不受欢迎的往来对象,或者指名,他就是希望能获得这种支持。

    这些倭人随从,都是窄袖斜襟,与古代汉服穿着十分相似。

    “佐伯,%.¥%*)**”

    见我对其随从多看了两眼,赶忙说道,用鸟语怒斥了两声,连滚带爬的倒退出去。

    “这些是西国人,祖上野蛮不化,样貌粗鄙,污了大人的眼界,望上国大将军见谅。。。”

    “据说贵国女子都穿的是贯头布,男子穿的都是横幅。。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饶有兴趣的打听起来。

    “那都是下人和贱民的衣

    他露出嫌恶又讨好的表情,对我说道

    “先王之世已颁布冠戴令,以证礼统,现在鄙国的臣民都是唐衣为尚。。。”

    原来,

    所谓贯头布,日本服饰的原形。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其做法相当原始,但对生产相当实用,但是一弯下腰去,里头什么东西都露出来了,这也是某只老虎杀到日本去,发现那里妇女都翘着光腚在劳动的由来。据说日本流行野合的传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发展出来。

    而现在正是日本的平城京(奈良)时期,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的服装,按行业分类。

    (后世所谓和服,就来自唐人浴衣“汤帷子”的原型)

    说实话,除了穿戴衣冠。看起来人模人样地藤原等人,

    看到这些随从,我才知道为什么历史上习惯把倭人称之为猴子,不是我特别歧视或者种族偏见什么的,因为相比大多数唐人,他们个头实在太袖珍了,倭人这种贬义的称谓。大部分就来自他们的身高,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国家,资源贫乏拌生的是单调的饮食结构,和普遍性地严重营养不良,成年男子的佝偻病,未老先衰。甚至在贵为公卿家的贵族间也不例外。

    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之下。

    日本的平民和贱民吃的是芋米,贵族和武士阶层吃的是谷物做地米糕、茶泡饭、佐以腌菜、酱汤、海带、紫菜为主。年节地时候将咸鱼干、醋豆、梅干当成远方地贡品来改善生活,再加上历史上有个信奉佛教的峨磋王,发布了肉食禁令,让贵族阶层流行吃素一吃就是年,所谓后世日本饮食文化特色中地味噌汤、寿司什么的,其实都是战国发明的战场速食。

    还有日本岛国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为了保持血缘纯正以血亲通婚的传统。造**口素质低下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日本的东国人,身体素质普遍比西国人好。就是因为他们因为地缘政治地关系,常常抢劫南半岛新罗掠夺其人口,又与北半岛百济人保持通婚,甚至一度在朝鲜半岛建立殖民地----任那。

    真正让日本人体质和身高呈现爆炸性增长地,是在战后五十年间,虽然官方的说法是,政府配给儿童每天一斤奶计划地功劳,但地球人都知道,其实是驻日的美国大兵,以身体力行亲善日本妇女,不惜染上爱滋梅毒花柳的代价,为改良日本人口品质,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想到《影子武士》《罗生门》什么的里面,我就想起一群穿着竹片甲,握着绳弓,骑在比驴子大不了多少的矮脚马的猴子,在草地上奔突的情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