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陈楚想到了明清时候的科举考试,其实那个时候的科举制度已经很严格了,除了考试内容值得吐槽,因为太过重视八股文,其他似乎也没什么毛病。 而隋朝时开始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话极不完备,有很多吐槽点。 就比如这个时候的秀才吧,其实非常牛叉,比举人牛的多,因为唐朝的秀才要求很高,必须对治理国家有相当高的见解,但这种人才太少,而每州推荐上来的人一旦考不中秀才,还可能被惩罚,这种蛋疼的制度也使得秀才一科到后来名存实亡,所以这不需要改变吗。 再比如国学生参加考试,到贞观后期动辄就是八九千上万人的规模,这些人在各级官学里读书,而民间自学成才的读书人却很少,以至于被大大挤压了空间,官场成为了国学生的官场,这不该改变吗。 还有逐层向上的考试制度也有很大的问题,混乱无比,而在后面朝代已经有明确清晰的规章制度,一层层往上考,考不过下次再考,每三年筛选一次人才,比每年考试要稳定的多,这不值得提倡吗。 所以陈楚现在不打算推行现代那一套,办学校可以,考试还是按现在的制度来吧,真要高考那也完全不适合,一点土壤都没有,反而弄巧成拙。 “妹妹,你看我这样想你觉得怎么样。”陈楚转过身来,把九江乱动的小手按住,说起正事。 “什么妹妹,要不然喊宝贝,要不然喊九江妹妹。”九江脸红道,只这两个字给人误会怎么办,他们可不是什么兄妹。 “噫,当初谁听我喊宝贝被恶心害羞的不行,现在又非要我喊了?”陈楚说道,九江不堪其羞,立马背过身去不看他,陈楚从后面抱住一番抚慰,这才让九江重新露出笑容。 “我是这么想的啊,你看,我们把考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童生试,什么叫童生试呢,就是把民间参差不齐的读书人进行统一考试,每年一次,由各县级单位举办一次,考而不中者,叫童生,考中的,叫秀才。” “然后第二层叫做乡试,之前的童生试不是在各自州县举行吗,这乡试就在每个省的省城,哦不对,是每个道最大的州城举行,从每一道里选择最优秀的秀才出来,考中者叫做举人,考不中的话就三年以后再来考。” “在每个道考完了,接下来就要到都城长安来考,这个叫会试,由礼部官员负责组织,考中的就叫进士,一共录取三百名进士。” “会试考完了,该进行最后一步了,就是殿试,什么是殿试呢,就是这三百个进士上朝来,由皇帝亲自主持出题,主持考试,然后来挑选其中的佼佼者,并进行排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