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第十六章 李靖定渤海-《隋末逐鹿记》
第(3/3)页
攻下清池后,夏军并未像段玉章宣扬的那样屠城三日,进城之后,由于没有那么军营来容纳这三千军,士兵们大多就在街上席地而睡,没有人私闯别人府邸,就算是向市民要一碗水喝,也彬彬有礼,绝不强讨。
不管什么安民告示都比不得这亲眼所见,很快,清池人就像接受自己的弟兵一样接受了李靖率领的夏军。
在李靖军,有不少官,城破之后他们就派上了用场,以他们为首,再加上当地一些和段家不对付的豪族弟,他们组成了新的清池政府,负责安定民心,颁布政令。
段玉章由于抵抗天兵,段家一族的田地和家产大部都被充公,家丁被解散,随后,清池的敌情司人员跳了出来,在他们的怂恿下,一些曾经被段族欺压,被其迫害的人们跳了出来,向新政府控告段式一族,经过一番审查,段氏的罪行证据确凿,于是,段玉章和某些罪大恶极的族人皆被判斩首之刑。
由于说书先生,以及进驻清池的白衣神官的大力宣传,舆论走向被夏军牢牢地掌控在了手,清池的民心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段玉章的前车之鉴在此,李靖军后面的行动就快速了许多。
七月十日,李靖攻克盐山。
盐山的守将也是一个死心塌地反对高畅的家伙,他决定据城死守,然而,城内的某些豪族害怕得到段玉章那样的下场,当天晚上,那些豪族弟就偷偷打开他们控制的城门,放李靖军入城。
盐山攻克后,紧靠河间的南皮向乐寿派出了使者,主动投降高畅。
随后,乐陵,无棣,饶安三城也不战而降,李靖军进抵渤海郡城阳信城下。
李靖军抵达阳信城下后,城内守军分为了两派,仍然在为投降还是交战争吵,在敌情司安排在阳信的细作的鼓动下,城内人心惶惶,忐忑不安,一部分浪荡纷纷上街来,打家劫舍,无所不为。
王孝师是主降一派的代表,他虽然掌握着郡兵,然而主战一派的代表势力也很强大,这其以清池段族的亲家阳信陆家为代表,他们认为投降高畅不过是晚一点死而已,倒不如轰轰烈烈地杀上一番,对方只有三千人,阳信作为渤海的郡城,城墙高大,护城河宽广,再加上郡兵和各族私兵相加,人数不在对方之下,高畅军要想攻下阳信,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城内存粮也有不少,半年绰绰有余,等到那时,高畅还能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吗?
在某些敌情司细作的挑拨下,忠于王孝师的人和陆家的私兵打了起来,内乱一旦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孝师只好一条路走到黑,打开城门,放李靖入城,让高畅军来稳定乱句,恢复治安。
如此,李靖只花了一月不到的时间就占据了渤海全郡,将那些反对高畅统治的世家豪族大肆打压削弱之后,他率军南下来到了黄河,准备渡河进攻北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