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城西北十里唐军大营的淮安王李神通的心情和温彦并不一样,他也没有像温彦博所想的那样攻下聊城,反而,至今仍然面对厚实的聊城城墙徒唤无奈。 他感到很烦恼。 铜镜拿到了身前,面对镜模糊的人影,李神通发出了一声长叹,放下铜镜,他将耳边飘拂的一缕发丝抓到了手上,从找出了一根银亮的头发,咬了咬嘴唇,将它扯了下来。 华发早生啊! 都是被聊城城内的那帮乱臣贼所闹的,若是攻入城去,一定将那些家伙统统杀光,断不可饶。 其实,李神通怪不得别人,之所以唐军围攻聊城数十日,一直无法攻下聊城,其直接原因和他绝对脱离不了干系,在战略和战术上,由于某些私人的原因,他放下了很多错误。 对李渊来说,真正能让他放下心来的,还是他自己的宗族,就像并州(也就是太原郡)由齐王李元吉驻守,就算知道李元吉不胜任,他依然一意孤行;南下经略巴蜀的则是他的侄李孝恭;东进招抚元宝藏,李世绩的则是李神通和李道宗;驻守苇泽关防御高畅的是他的女儿平阳公主李秀宁;统率着主力唐军,自建天策府的是他的二儿李世民;在李唐的政权,凡是统率大兵团作战的必是李姓皇族出身,其麾下的骁将悍将,谋臣幕僚,除了像李世民这样极少数地统帅对出身寒门的依然重用外。基本上都来自其他的贵族门阀,尤以关西人为多。 这其,对血统和身份尤其看重的正是淮安王李神通,在他的军,能得到他信任的几乎全都是出身关陇门阀地弟,关东人不在他的信任范畴。关东的寒门弟则几乎是无视了! 当初,清河赵君德身先士卒爬上了聊城的城头,然而,只因其出身寒门,又是关东弟,再加上是新近投降李唐的旧隋官员,为了不然第一个进入聊城的巨大荣誉被其所夺,李神通很无耻地鸣金收兵了。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李神通对关西人,对血统身份的迷信,已经到了非常可笑的一种地步了,只是,他自己却浑然无知,依旧执迷不悟。 然而,李神通所寄望地关西人在接下来的战斗却一点面也没有给他留下。 接替赵君德攻城的大唐禁军在聊城城下被突然打开城门出击的宇成都率领数百精骑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要说攻上聊城城头,前军甚至因此而崩溃。若不是唐军人多势众,出城的宇军兵力单薄,这一次突袭,就会把李神通打得后退三十里,往日的心血也将一朝散尽。 原本聊城缺粮,所以。宇化及才向李神通乞降,然而,李神通拒绝了他。 唐军采取的是围三缺一的战法,对三个城门不停地发起了攻击,故意对东门网开一面,然而,在距离东门数十里的一个山谷里,李神通将攻城所用不上的骑兵全部安排在了这里。若是宇化及支撑不住,从东门突围逃跑,这只事先安排好地骑兵也就能起到作用了! 这个安排不管怎样说,也算不得错漏。宇化及有几次在唐军险些破城的时候,准备率领大军从东城突围而出,只是被宇成都劝止了而已,在宇成都看来,唐军这样安排必定有所蹊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