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宇化及没有率军突围,他的兄弟宇士及却率领驻扎在聊城东面的军队押送粮草,躲过了唐军的斥候侦骑,进入了聊城,解了城军民的缺粮之苦。 有了粮草地支撑,宇化及的腰杆又挺了起来,不再派人向李神通乞降,城内宇军的士气也变得高涨起来,在守城作战的时候,面对死亡,毫不畏惧,每一次攻城,面对这些作战勇猛的士卒,唐军都会在城下丢下数百具尸体,然后,灰溜溜地撤军了事,再也没有像赵君德那样攻上城楼的壮举了! 连日来,几乎没有一件事情顺利,李神通的心情又怎不会烦闷不堪呢? 李渊乃是一个美男,儿女也都是俊男美女,故而,对大臣们的仪容要求也很高,如果你姿容不美,纵然是才高八斗,也断不能得到李渊地重用,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像李神通这样的宗族贵冑,自然对自己的姿容也非常注意了,李神通一向为自己和李渊的相貌有所相似而感到自豪,虽然他地年龄也不小了,却仍然有着一头黑亮的头发,这一点,尤其让他感到骄傲,可是,现在这种骄傲已经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搞得没有了,如同掉落在地上的精美瓷器,摔了个粉身碎骨。 华发早生啊! 按照李神通往日的性, 该暴跳如雷,幸好,在一天前他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愤怒,故而,面对早生的华发,他也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而已。 由于一直没有能攻下聊城,对北方的高畅,李神通忌惮万分,生怕高畅突然率军南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故而,他在聊城北面安排有一只军队,兵力达到了万余人,那只部队由他的心腹爱将皇族弟李隼率领,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警惕北方高畅的突然进攻,若不是将这一万精锐没有参加攻城战,聊城也许早就被李神通所攻下了。 收到了细作从北方传来的密信,李神通知道高畅最近要在冀州(也就是信都郡)进行登基大典,短期内不可能率领大军南下,这让他一直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就在接到密信后不久,他往北方的李隼营派出了传令兵,让他率领大军迅速南下,前去攻打聊城东门,在原来的那个军营里,只留下三千士卒即可。 有了这七千生力军加入,然后,同时向聊城的四个城门发起攻击,城内的守军兵力不多,必定会捉襟见肘,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如此,聊城当旦夕可下吧? 就在李神通为自己早生的华发对镜长叹时,李隼率领七千唐军精锐正从聊城北方往南疾行,聊城的北面是一些丘陵和谷地,平原只是一小块,就在城外方圆数里,一条小河从城外绕着聊城流过。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聊城,唐军用的是行军队列,不过,李隼仍然在行军队伍的前后左右,派遣了一些斥候侦骑,虽然,他在原来的军营留有三千人监视北方的动向,在他看来,夏军不可能会出现在这里,向本方发起袭击,然而,小心一些总不会有什么错的! 对于李神通的命令,李隼其实是有些抵触的,在他看来,应该在一开始攻城的时候就全军齐上,不该把这一万人调到北方,不过,既然已经调到了北方,就不该在这个时候调动,因为,这个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高畅最有可能在这个攻守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突然率军杀了过来。 以李隼的级别,还接触不到密信,所以会这样想也在所难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