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河北那些事儿-《幻之盛唐》
第(3/3)页
如此反复强调多了。也不过是给那些人送攻击我挟虏自重居心不安的弹药。
我安排在松州做的那些事情,属于私启战衅。破坏两国安定友好地范畴,更不能拿出来公开炫耀和当作理由。总不能和西北朝廷说,这两年吐蕃人不找你们麻烦,其实是我幕后黑手地功劳。。。。。。
一个见习参军走门边,对当值地杜佑招手耳语了两句,
杜佑走近传报。
“新任的京兆尹,王夏卿王大人,在营外投贴求见军上”
崔光远等人顿时嘿然笑了起来。
“他终于来了”
“大抵也是得了大人回程消息,才匆匆过来地把”
“这位倒是好算盘”。
“大概是想做个名副其实的京兆大使。。。”
“想从军中取回一些东西把”
“不小看他,据说这位大人五天前就已经已经来京”
这是前任再前任的京兆尹崔光远的声音。
“哦”
“但这位大人,却没有直接去赴任,而是只带了个子侄辈,易装简行跑到崇仁坊混在那些学子中间,在城中转了好几天,才回到京兆府办了交接,
有幸列席的薛萍,有些幸灾乐祸的补充道。
“据说他来赴任前,除了一个包裹就身无长物,与离任的那位阉婿京兆大人,十几车地箱笼,是鲜明地对照,现在许多下面的人都在度测,这位又能在这个火坑上呆多久。。。
“莫小看他,这位王京兆,乃是京学首席佶摹先生地从弟,少好学,与兄维,俱以名闻。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是真正的开元进士及第出身”
岑参开口道。
“后安胡乱,他选为太原少尹,与李(光弼)大使同守太原。以有谋略,加宪部侍郎。。。。去年才转拜黄门侍郎”
这也算是本朝的一个不成文惯例,作为当年从龙高祖皇帝的功臣之族,中都太原的军政职,历来由山东七大氏族之首---太原王的祁县、晋阳,一门两宗轮流当任的。
所谓的千年大族的底子毕竟不是吹的,虽然说现在祁县王门,因为前任当家王承业谋害忠良陷死功臣,事发而牵连到许多人,却因在王维这一脉出了好几个杰出的人物,而得到弥补和重振的机会。
因为继任中都留守是晋阳王的人,所以为了平衡,主地方民政的太原少尹,就由这位王缙担任。
“让这么一个人物,以省台官出事京兆,实在屈才了把。。。。。。西边那里,未免太看的起我们了。。
领六曹之首的闻少名,突然开口冷笑道,虽然已经名列龙武军屈指可数的核心人物,但还不改他当初恩怨分明的本色。
听到他这话,其他人或也是类似的表情,却沉默了下来。
“不过,这位是王宗的从弟,无论以礼数还是交情,军上多少也见得一见把”
岑参转头,对我开口建议道。
我点了点头,之前早已经知道他的来历,这位王缙是以黄门侍郎领太原少尹的身份,转任过来。
但更让人在意的是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现下京师大学堂首席大宗师王维的亲弟弟,虽然大房和偏房不同出身,但他与兄长王维的关系极好,被称为“二王少杰”,在历史上王维因为身陷叛军的经历,而被冠以从贼罪名后,他甚至请求削己官职以赎其死罪,再加上当年在王承义的事件中,因为兄长王维的托请缘故他身为太原少尹也斡旋奔走,算是间接出过力的,所以我在河北王门家主的变动中,扮演幕后交易的黑手中多少推了一把,也算是有所渊源。只是门下省的位置**还没坐热,朝廷就派关系良好,又有手段和资历的他过来,未尝有特别的考虑。
我随又想起一件事,
“对了,小杨、十七郎。。。李青莲先生已经随我回到了长安,现正隐居在崇仁坊紫府大食堂的东来阁。。。。。在他调养身体,兼著述回忆录的这段时间,你们这些后进,若有闲余就去请教一二把。
“是”
少年韦皋低头应承,却在眼中爆发出异然的神采,显然也是位典型的李白粉。
小杨倒是无所谓的别别嘴,显然因为从小出身的缘故,对李酒鬼的名头不怎么敏感,却也很认真的点点头。
除了事先已经知情的几个人,在座的其他人也多少有些跃然于表的惊讶和激动的表情,显然李酒鬼的名声和影响力,可不仅仅局限在民间而已。让我怀疑起把这号弄回来,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第(3/3)页